眞正意義上的清溪川治理工程始于朝鮮王朝第三代國王太宗,主要是通過拓寛太宗1406年開始到1407年為止清理呈自然形態的河床加以拓寛、在兩岸筑壩等工程,分幾次進行治理工程,營造了河川的形態。然而,由于治理不够徹底,每逢大雨便會水災連連。
因此,于1411年設立了治理河川的臨時機構“開渠都監”,自第二年即1412年1月15日起截止到2月15日,共投入52,800名勞工下大力氣進行整治,在主要河川的兩岸筑石,修建廣通橋、惠政橋等橋梁。所謂“開川”原指開挖河川,也就是指對自然形態的河川加以治理的土木工程。然而自開川工程開始之時,當時的“開川”便成為專指清溪川的專有名詞。
如果説太宗時期的開川工程是對開川主流的治理,那麽到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時,主要是對支流和細川的治理,目的是防止支流的水流同時流入開川上游,避免洪水在市中心泛濫。1441年在馬前橋西側水中設了標石,在這個標石的石柱上刻上尺、寸、分等標度,用于測量水位,這就是所謂的水標。水標對開川的水位進行了量化,有助于預防洪水泛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