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logo sitemap korea eng ch_a ch_b jpa img

 

         在首爾還沒有被指定為首都之前,清溪川尚屬自然河川。四周環山的地理特點,使水流自然而然匯聚于首爾這座地勢較為低平的都城中心,因此在朝鮮王朝還未對都城水路進行修整之前,已有自然河川流淌其中。

         由于受季風的影響,首爾的春秋兩季幹燥,夏季高溫潮濕。因此,在雨水較少的春秋兩季,清溪川大部分時間便成為幹川,相反,在雨水較多的夏天雨季,稍有降雨就會洪水泛濫,河水水量也随幹期、雨期出現較大的起伏。由于清溪川位于城市中心,周邊商店和民宅密集,因此當洪水泛濫時,房屋被淹、橋梁被毁、溢死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朝鮮王朝初期城市建設事業及以排水為目的的河川整治便成為一項非常重大的事業。

         眞正意義上的清溪川治理工程始于朝鮮王朝第三代國王太宗,主要是通過拓寛太宗1406年開始到1407年為止清理呈自然形態的河床加以拓寛、在兩岸筑壩等工程,分幾次進行治理工程,營造了河川的形態。然而,由于治理不够徹底,每逢大雨便會水災連連。

         因此,于1411年設立了治理河川的臨時機構“開渠都監”,自第二年即1412年1月15日起截止到2月15日,共投入52,800名勞工下大力氣進行整治,在主要河川的兩岸筑石,修建廣通橋、惠政橋等橋梁。所謂“開川”原指開挖河川,也就是指對自然形態的河川加以治理的土木工程。然而自開川工程開始之時,當時的“開川”便成為專指清溪川的專有名詞。

         如果説太宗時期的開川工程是對開川主流的治理,那麽到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時,主要是對支流和細川的治理,目的是防止支流的水流同時流入開川上游,避免洪水在市中心泛濫。1441年在馬前橋西側水中設了標石,在這個標石的石柱上刻上尺、寸、分等標度,用于測量水位,這就是所謂的水標。水標對開川的水位進行了量化,有助于預防洪水泛濫。

         世宗時最値得矚目的是將清溪川的性質定位在市中心生活河川上,朝鮮王朝定都首爾時,從風水學角度充分考慮了圍繞首爾的外水漢江的流向為自東向西,而流淌于城市中心的內川—清溪川的流向則是自西向東。然而由于位于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中心,而且沒有如今的下水道等設施,清溪川只能變成垃圾場和污水場。

         因此,在清溪川的性質問題上,出現了“作為風水學上的重要之水應保持潔净”的名分論主張和“由于都城居住著大量人口,將會産生大量垃圾,需要有排污的河川”的現實主義主張。在這場論争中,世宗接受了後者的主張,將清溪川指定為生活河川。清溪川在朝鮮王朝500年歷程中,發揮了清洗都城排放的生活垃圾的功能,保證了整個都城的清潔。



SITEMAP 한국어 ENGLISH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日本語